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(wǎng) >> 文化 >> 康藏文化 >> 瀏覽文章

盛夏的可可西里

甘孜日報    2018年08月21日

      ◎張建國

      從曲麻萊到不凍泉311公里,沿途基本都是45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。除了沿途路過曲麻萊鄉(xiāng)等兩三處村落外,其余全是無人區(qū),并且沿途還翻越了8座看似不高,實際海拔最低都是4406米的高山,這些山分別是加龍山(4556)、馬龍查聰山(4716)、紅土山(4406)。恰好在途經(jīng)治多縣境時,翻越了達欽攏山(4581)、哈格松山(4632)、格郎拉攏山(4509)、土松涌山(4459),最高的當數(shù)昆侖山口,海拔4767米。途中,還跨越了色吾河大橋、楚瑪爾河大橋。

      途中,當年的曲麻萊縣城舊址從車窗外一晃而過,十分荒涼,僅剩下一些殘垣斷墻,并且都是土墻。一座青磚砌就的橫梁上鐫刻著“為人民服務”的門牌,讓人可以看出這里當年曾有機關駐住,如果沒有介紹根本不知道這曾是曲麻萊縣城舊址。

      車過達欽攏山,草地越來越稀疏,并且沙化逐漸嚴重,遠甚石渠縣沙化嚴重的呷依鄉(xiāng)、長沙貢瑪鄉(xiāng)。如果不是親眼目睹,很難相信這就是盛夏的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(qū),如此荒涼和干枯,自然條件如此惡劣。

      在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(qū),沿途幾次近距離碰見藏野驢和藏羚羊。雖然在高原呆得久,對藏野驢等野生動物也不陌生,但如此近距離與藏羚羊、藏野驢對視確實是首次,可可西里確實不愧為“野生動物的天堂”。

    “可可西里”蒙語意為“青色的山梁”(一說為“美麗的少女”,以發(fā)音不同而異)。據(jù)文索意,可見當年的可可西里曾經(jīng)是植物茂盛的,藏語稱該地區(qū)為“阿欽公加”,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區(qū)之一,也是目前我們建成的面積最大、海拔最高、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(qū)之一??煽晌骼餁夂驀揽?,自然條件惡劣,人類無法長期居住,被譽為“世界第三極”“生命的禁區(qū)”。然而正因為如此,給高原野生動物創(chuàng)造了得天獨厚的生存條件,使其成為“野生動物的樂園”。

      據(jù)資料介紹,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國動物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(qū)之一,野牦牛、藏羚羊、野驢、白唇鹿、棕熊……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動物使這這里充滿了神秘和誘惑。擁有的野生動物多達230多種,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一、二類野生動物就有20余種。

     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(qū)夾在唐古拉山和昆侖山之間,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,最高峰為北緣昆侖山布喀達板峰,海拔6860米,最低點在豹子峽,海拔4200米。可可西里是長江的主要源區(qū)之一,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區(qū)之一,也是最后一塊保留著原始狀態(tài)的自然之地??煽晌骼镏車鷽]屏障,地勢高峻,是橫跨青海、新疆、西藏三省區(qū)之間的一塊高山臺地。保護區(qū)西與西藏相接,南同格爾木唐古拉鄉(xiāng)毗鄰,北和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(qū)相連,東至青藏公路,總面積4.5萬平方公里。

     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的物種,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被稱為高原精靈,也是可可西里的驕傲,是列入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》中嚴禁貿易的瀕危動物。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,藏羚羊就被認為是遭受破壞的物種而受到了法律的保護。該區(qū)生物區(qū)系種類少,但青藏高原特有種比例大,且種群數(shù)量大。特有生物種類不但是我國的珍稀動植物,而且為世界上所矚目,在學術上和自然保護上均十分重要。

     可可西里是羌塘高原內流湖區(qū)和長江北源水系交匯地區(qū)。東部為楚瑪河為主的長江北源水系,水量較小,河流往往是季節(jié)性河流。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為中心的內流水系,外于羌塘高原內流湖區(qū)的東北部,湖泊眾多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面積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個,總面積3825平方公里,其中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個。最大的為烏蘭烏拉湖,面積為544.5平方公里。

      沿途可見可可西里區(qū)域內由于受到地理位置、地勢高低、地形坡向及地表組成物質等各種水熱條件各異的影響,自然景觀自東南向西北呈現(xiàn)高寒草甸——高寒草原——高寒荒漠更替。其中高寒草原是主要類型。高寒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面積的分布,高寒荒漠草原、高寒墊狀植被和高寒荒漠有少量分布。高寒草甸、高寒沼澤僅分布在極個別的地區(qū)。區(qū)內土壤類型簡單,多為高山草甸土、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壤,其次為沼澤土,零星分布有沼澤土、龜裂土、鹽土、堿土和風沙土。

      在曲瑪河鄉(xiāng),看見標示牌上還標著“唐蕃古道7渡口”的字樣。藏族作家文扎先生在《尋根長江源》書中介紹到“唐蕃古道進入玉樹境內,分三條線路通往拉薩。即南線、中線和北線。其中后兩條線穿過治多縣境域。中線稱“衛(wèi)藏道”,是古代康巴通往拉薩的重要交通線;北線穿越昆侖山口往西南延伸,古稱‘蒙古道’,亦稱‘蒙古商道’”?!段鲗幐轮尽肪矶弧蹲晕鲗幹敛芈烦獭分杏涊d:“柯柯賽渡口(七渡口),有草無柴,由受番子住牧。由此赴藏有三路,惟柯柯賽有渡河皮船。上為七叉河,再上為擺圖,水不發(fā)時,跎馬可涉,然官兵入藏,皆有柯柯賽”。柯柯賽是蒙語音譯,是指楚瑪爾河注入通天河的交匯點。藏語稱“香楚瑪爾饒敦”,即北部楚瑪爾七渡口。古時在通天河流域沒有一座橋,因而渡口便是千條線路匯集的樞紐,位于楚瑪爾河入住通天河的交匯點,是唐蕃古道上的一條必經(jīng)渡口。再往上,我們確實跨過了楚瑪爾河大橋。

      從曲麻萊到不凍泉全是土路,路很平坦,但多沙石,沿途車胎被小尖石扎破了兩次。停車換胎之際,我親眼目睹了不遠處,在寬廣的可可西里和巍峨潔白的雪山下,一列火車緩緩奔馳,并漸漸爬升、消失在巍巍昆侖山上。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青藏鐵路,每每看見這些場景我心底都會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自豪和激動之情,我想這就是國人精神吧!特賦詩以為留念:

高天高地大高原,野驢野羚皆野生。

可可西里荒涼地,動物樂土植物園。

盛夏縱馬掠云淡,精靈不驚藏羚見。

極目遠望青藏線,巨龍奔騰上天險。

      車子終于馳上青藏公路,抵達昆侖山下著名的小鎮(zhèn)納赤臺。這是青藏公路和鐵路的必經(jīng)之地,也是進入昆侖山的第一站,著名的昆侖泉就在此。昆侖泉海拔3700米,是一泓優(yōu)良的天然礦泉,又稱納赤噴泉,一大一小,相距50米,大泉在青藏公路路邊,泉眼周圍用塊石砌成外圓內八角形、高一米的泉臺,泉臺周圍還用藍色的木板圍著,不過從飛馳的車窗里看見泉水很旺,不停地向外噴涌,不時翻起層層小浪花,形成一個晶瑩透明的蘑菇狀,將無數(shù)碧玉般的花瓣拋向四周,宛似一朵盛開的蓮花,又似無聲四濺的碎玉落入一泓清池,然后奔向滔滔的昆侖河。據(jù)說,此清泉雖處在海拔3540米高寒地區(qū),常年冰天雪地,水溫較低,但從不會封凍,是昆侖山中第一個四季不凍的冷泉。開發(fā)生產出的昆侖礦泉水,被譽為“冰山甘露”。

    “納赤臺”系藏語譯名,意為“沼澤中的臺地”。相傳,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,隨身抬了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佛像。當公主一行來到昆侖山下的納赤臺時,人馬精疲力竭。大隊人馬就地歇息,附近沒有水,大家只好啃完干糧,和衣而睡。第二天早上,人們醒來時,發(fā)現(xiàn)昨晚放釋迦摩尼佛像的山頭被壓成了一塊平臺,不遠處,一眼晶瑩的泉水噴涌而出,淙淙流淌,這是佛像把山中的泉水壓了出來。虔誠信佛的公主為了表達對佛祖的敬意,把自己身上的一串珍珠拋在泉眼里,泉水變得更加清涼甘甜。由此,人們把納赤臺稱為“佛臺”,把昆侖泉稱之為“珍珠泉”。還有一個傳說是創(chuàng)造神赴昆侖山西王母壽宴后歸途中,飲興未艾,信手暢飲西王母饋贈的瑤池瓊漿,金樽擲地,瓊漿四溢,其乘坐的蓮花神龕化為赤臺群山,溢出瓊漿化為昆侖泉。

      昆侖泉不僅澄澈清冽,晶瑩透明,甘甜醇美,潔凈衛(wèi)生,而且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, 是絕對最純凈無污染的圣潔之水。據(jù)說凡經(jīng)這里的人一定要在此停留,喝上幾口昆侖圣泉,以解渴提神、除塵消疲。由于行程匆忙,我們并未停車,但親眼目睹昆侖泉水噴涌,也覺神清氣爽。賦詩以為留念:

昆侖山下不凍泉,納赤臺中珍珠灑。

瑤池瓊漿仍流傳,今化甘露潤萬家。


  • 上一篇:康定
  • 下一篇:藍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