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18年08月16日
◎熊秀蘭
七夕節(jié)在農歷每年的七月初七,是神話傳說中牛郎和織女在天河相會的日子?!豆旁娛攀住分辛粝铝诉@樣的詩句:“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。纖纖擢素手,札札弄機杼。終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河漢清且淺,相去復幾許?盈盈一水間,脈脈不得語?!边@是最早見于古詩詞中的七夕故事,將牛郎、織女咫尺天涯的相思之苦,描繪得淋漓盡致。
七夕的故事,經(jīng)過多年的演繹和文人墨客的藝術加工,漸漸有鼻子有眼起來。東漢的大學者應劭寫了一本《風俗通》,搜羅天下風情,不忍見牛郎、織女終年不得相聚,于是在銀河上架了一座鵲橋:“織女七夕將渡河,使鵲為橋,相傳七日,鵲首無故皆髡,因為梁,以渡織女故也。”
到了南朝梁代,文學家任昉寫了一本《述異記》的小說集,經(jīng)過藝術加工,織女成了天帝之女。天帝憐憫女兒一年到頭辛苦織布,任勞任怨,便將她嫁給河西的牽牛。婚后,兩口子新婚燕爾貪圖享樂,荒耕廢織,引起天帝動怒,讓織女仍歸河東,只讓他們夫妻倆每年七月初七相會一次,真是不近人情。同一時代的宗懔也不甘示弱,在《荊楚歲時記》中對這個故事進行了補充,大體上與任昉所述類同,只是織女變成了玉皇大帝的孫女,身份下降了一輩兒。
盡管是傳說,卻引得一干文豪騷人對月慨嘆,多了一些無名的感懷。面對七夕,詩圣杜甫把盞臨風,嘆息曰:“牛女年年渡,何曾風浪生?”秦觀更是一語中的:“兩情若是長久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?!遍啽M七夕詩詞,還是柳永說得好:“愿天上人間,占得歡娛,年年今夜?!?/span>
動人的愛情故事總是令人向往,連號稱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“羞花”楊玉環(huán)也對之流連不已,寄托情懷。據(jù)《長恨傳》載:“天寶十載,(楊貴妃)傳輦避暑驪山宮,秋七月,牽牛織女相見夕……獨伺上,憑肩而立,因仰天感牛女事,密相誓心,愿世世為夫婦?!边@一只有當事人知道的密約不是何故不脛而走,于是楊玉環(huán)與唐明皇的七夕誓約,也造就了白居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《長恨歌》,對皇帝與貴妃的七夕盟誓進行了曝光:“七月七日長生殿,夜半無人私語時。在天愿為比翼鳥,在地愿為連理枝?!?/span>
有關七夕節(jié)的由來,版本甚多,黃梅戲電影《牛郎織女》中,讓織女、牛郎仙凡殊途,更是加重了這個愛情故事的分量,令千千萬萬癡男怨女為之不曉得流下了多少眼淚。總之,愛由心生,情靠意誠,七夕的鵲橋相會只是一個富有人情味兒的藥引,一個寄托相思的節(jié)令。
當然,民俗里的七夕除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,還派生出一些別的內容。比方說最早可追溯到漢代的乞巧,即少女于七夕夜向織女星乞求智巧,就是一個充滿情趣與魅力的風俗。據(jù)東晉葛洪《西京雜記》載:“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,人俱習之?!逼浜髿v代詩詞對乞巧多有吟詠,上到宮廷,下至民間,代代相沿成習,以致于成為依附于七夕的一個悠久的習俗。“七夕今宵看碧霄,牽??椗珊訕?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盡紅絲幾萬條?!碧拼倌暝娙肆纸艿倪@首《乞巧》,詮釋了當時的乞巧盛況。文人詩興大發(fā),畫家們也不甘寂寞,唐代佚名的《唐宮七夕乞巧圖》、宋代李嵩的《漢宮乞巧圖》、明代仇英《乞巧圖》卷等都是富有代表性的畫作,為七夕增添了濃郁的丹青意蘊。
如今,七夕作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被予以保護,打“七夕牌”的商家,卻令這個日子多了一些俗氣。造化弄人,解讀七夕,不如拋卻一些惆悵的況味,還原兩個星辰,于七夕的皓月之下“未會牽牛意若和,須邀織女弄金梭”,讓生活多一些“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卻人間無數(shù)”的美好向往,也許更有意義。
最新消息